前几天有个小伙伴联系我,让我非常感慨
前几天有个小伙伴联系我,让我非常感慨。
很多年前我还在微博混的时候,当时聊起来我国在非洲的项目,评论区就有个河南的小伙伴非常活跃,给大家解释这解释那,然后留了微信。
这不一晃五六年过去了,前几天我聊华人在海外的时候他又联系我,跟我说起来这些年的事,让人非常感慨。
他说自己河南农村的,出生于 80 年代末,父母没啥文化,他初中毕业就不读了,连专科也没考上。然后去一线打工,啥都干过,后来听说工地收入不错(十几年前工地性价比确实不错),就去中铁做项目。
后来中铁接了一个非洲项目,要去非洲修轻轨,在国内大规模抽调工人,不过依旧是自愿原则,你不想去公司不可能逼着你去。那时候他也不敢,因为听说非洲非常乱,有军阀,有疟疾,有抢劫,去了说不定九死一生。
不过一起的小伙伴跟他说自己要走了,不是说去了非洲就能赚到钱,而是在国内自己的出身和学历,人生基本上已经看到了尽头,一辈子牛马,没有任何翻身机会,去非洲不一定能翻身,但是确实可以有点改变,万一呢。
他一顿纠结后,也报名过去了,去了之后发现跟自己想象的差不多,确实有军阀有疟疾,不过也发现跟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,军阀离自己很远,疟疾确实危险,不过接受了也就那样。而且一开始以为那边只有零星华人,去了发现到处都是。我刚才查了下,非洲竟然有两百万华人。
去了非洲并没有开挂,不过他意识到一个问题,人生其实可以有很多选择。今后每次碰上那些可以改变的机会,就一定会去尝试抓一下。比如工地缺开卡车的,要培训一批,培训期间只给最低工资,他去了。工地要教大家日常英语,为将来去其他国家接项目做准备,他也去了,在那里学了几百句常用语。几年后有机会离开中铁去欧洲做项目,他也去了。
如今他当然没有大富大贵,依旧在干体力劳动,不过由于汇率问题,加上只赚不花,确实攒了不少钱,是那种国内干工地的几辈子也攒不出来的钱。他说自己跑了很多地方,学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多去接纳不同的可能性,世界上的路并不只有一条。
而且他有个感触,如果一次机会出现在自己面前,然后发自内心地很抵触,仔细思考下这种抵触的原因是啥,如果单纯是害怕自己搞砸,害怕被别人笑话,那他一定会去尝试一下,尽管自己并没有像很多人一样逆袭,不过确实走出了十几年前那个自己不敢想象的路。现在跟他一起的,基本是初高中毕业就不读的,还有一部分大学生。
他提到了一个在海外华人圈里的共识:国外最大的优点是,比咱们穷的地方,那边的老百姓没咱们见识多;比咱们富得地方,没咱们努力。
这就是错位竞争。
比如很多国内的工人去越南,有些工厂设备出了问题,越南本地员工都在那里干瞪眼,只有华人工人能解决,在国内你啥都不是,在那边是技术专家。
至于发达国家,你去做体力劳动,最低收入都赶得上咱们这边一线白领的工资,当然了,你得攒住钱,他们花销也很厉害。
这也是他们这些人和那些 “润人” 最大的差别,他们攒钱是要回来的,润人们往往不回来了。
他的微信签名是 “八千里路云和月”,我就用作了咱们文章的标题。
为啥我聊这个呢,并不是劝大家去非洲,绝对没有那个意思,事实上就算你发了财,你也不会给我分,你去了我也没法赚劳务费,我没必要劝大家去做这事。
只是这个小伙伴说的这些跟我的体验是一样的。我回想这些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事,好像都是那种逼着自己勇敢了一把,后来效果往往都不错。就算结果不好,多年以后想起来以前的事,绝大部分都忘了,每年只记得几件事,绝大部分都是勇敢的瞬间。
可能是鼓足勇气接了个项目,可能是鼓起勇气开口跟领导争取了自己的权益,那种因为纠结心脏狂跳口干舌燥的感觉到现在都记得。每次都发现,自己真正恐惧的东西都没来。
我到现在也记得,很多年前有一次不知道啥事,领导把我给忘了,我在那里纠结了半天到底是不是应该说出来,把自己纠结到头都有点晕,设想了各种可能性和后果,类似领导觉得我是个沙雕、同事觉得这人咋这样。
后来还是鼓足勇气提了出来,领导只是哦了一声,然后把我名字加上去了。
过了很多年,我领导已经把这事给忘了,不过他有个理论,他觉得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利益都不敢争取,你能指望他给组织争取利益?所以他提拔的人,都是敢于给自己争取利益的人。
我也发现咱们身边太多人最大的问题是过得太小心,啥也不敢,甚至连来个一线看看的勇气都没,说让他们去海外看看,不少人第一反应竟然是噶腰子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我想想,自己当初第一次去海外,也有好几天担心到了那边找不到路,或者走丢了,或者被人绑架了,后来发现都没发生,倒是发生了一些别的事,最后都解决了。
慢慢地,我个人体验是,生活的容错力比你想象的大的多,只要别动不动压上全部身家去赌,一般没啥事。
别那么计较,多去看看,眼界、格局、知识,这仨是一体三面,真正的知识都是从现实里学到的,网络上看到的东西终究也不是自己的。而且只有勇敢地去做点想干又不敢干的事,才有可能做成点啥。
人这一辈子真的非常快,我到现在也记得十多年前我想留在北京,周围的人都劝我别闹,那地方能留下吗?
我当时想的是,留下来并不是目的,我只想看看这个国家的中心是啥样的,后来果然看到了很多东西,也得到了很多老家那边不敢想象的东西。
当然了,当初一起来的小伙伴,现在几乎都走了,我可能过几年也要撤。不过来过的小伙伴都说自己不后悔,因为确实看到了更大的世界,就算当初待在老家,这些年并不会好太多。
后来出国也是这样,领导说海外有件事需要人过去看看,我在口干舌燥情况下表示想去看看,后来尽管没带来多少财运,不过确实知道了外边啥样,我能写这么多年还能继续下去,多多少少也是因为确实见过不少东西。
现在回过头来看,这些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事,都是那些没啥准备没啥信心依旧往前走了一步的事,跟其他人聊,大家感受都差不多,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事情都没心里想的那么难,就算出现困难,往往根本不是自己担心的。
我们经常有种误区,觉得干啥事一定要干成,干不成就会丢脸,被人笑话。其实想多了,别人很快就把你忘了。前几天有同事跟我聊他这几年最丢人的几件事,让他到现在也有阴影,问我有没有觉得他是个沙雕,我满脸懵逼地说,你说的那几件事我一件都不记得。我们经常做事的时候太过低估自己,出丑的时候又太过高估自己。
而且真正的知识都是在做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时候做出来的。
这就涉及到了另一个问题,关于舒适区的。
最早的时候大家说人要脱离自己的舒适区,不然一辈子就废了。
后来又说不能离开舒适区,你都不舒适了,你干出来啥?
好像都有道理,可是大家想过没有,不多尝试几次,咋能知道自己的舒适区在哪?说不定你有很多舒适区呢。比如咱们周围太多人,死活不吃榴莲、腰子、鸭血、猪脑之类的东西,尝试了一次之后就停不下来。
人这一辈子总得勇敢几次,去做自己害怕回避的事,就算不成功也能学到点啥。最可怕的就是一辈子小心翼翼,啥也没干,啥好东西也没体验,很快就过完了。
咱们的教育很多时候太过功利化,把赚钱和做人上人当成了终极目的,我的感受是,很多时候 “体验就是体验”,你吃了什么好吃的,站在高处看到了美景,体会到了不一样的东西,你钱并没有变多,也没成为人上人,但是人生依旧丰富了很多。
所以这些年我慢慢觉得,人追求的不应该是财富,太过功利性为目的,最大的问题是扼杀行动的可能性。就好像我当初写文章如果是为了赚钱,那肯定写不到现在,大家也知道,做自媒体刚开始的时候 100% 是赚不到钱的。
人生应该以 “丰富” 为目的,去体会各种可能性,就算没做成,又能怎么样,只要不去以命相搏动不动压上全部身家,输了又能怎么样?看见的东西多了,反而可能会发现赚钱的机会。
而且也不一定输,内心丰富了本身就赢了。
之前跟领导有个谈话,我说咱们这些年好险啊,你说咱们是怎么做到那么多项目,从做方案到调试,最后都能交付的?万一从一开始就把方向搞错了呢?
领导说我糊涂了,每次我搞出问题来自己都忘了,他作为领导就在笔记本上记下来,这些年记了几大本,怎么会一直都对呢?
其实每个项目都有点像开车从一个城市去另一个,中间可能有走错的地方,可能方向都不对,但是总在不断调整,一会儿看地图,一会儿问路,一会儿发现走错了又在掉头往回走,反正只要根据目标不断调整,最后总能到达目的地。有几个项目从一开始思路就是错的,只是后来做的过程中发现了,然后调整了过来。
这也是另外一个问题,咱们的教育是 “准备前置”,也就是你准备了三年,然后去考试。现实世界里基本是一边干一边准备,这就需要先开枪再瞄准。很多人出了大学一直不适应,其实就是整个幼年和青年时期打了思想烙印,总是想准备好了再开始,现实世界里根本不等你。这也是学生和社会人最大的区别,很多人一辈子也没能调整过来。
也就是说,只要做起来,路径会自我修正。
来源:九边 微信号:ertoumu89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