@某个张佳玮: 高调炫富人,其实没几个,真会懵懂到何不食肉糜的地步。
普通人是不是买得起奢侈品,他们比谁都清楚。
以前我有位老师说,纸媒时代,比如那些奢侈品导购小册,一下子印一百份;看这些小册子的,一百个可能只有一个买得起奢侈品,其他 99 个,只能艳羡绝望地看:“知道这玩意有多贵,可是买不起”。
那印一百份不浪费吗?何必呢?印一份就得了嘛。
不,那围观但买不起的 99 个人,以及他们对买得起的那一位的艳羡,算在奢侈品价格的一部分。
就是这种 “看看但是买不起” 的人们,构成了社交距离。
以前写过,奢侈品的真正用途是社交。
先是制造社交距离 —— 我拿一个奢侈品,你没拿?抱歉啦,不用开口就知道我们不是一路人。这种时候,奢侈品就是阶层的敲门砖。
然后是价值观表达 —— 我拿了一个 LV 你拿了一个酒神包?抱歉我们的趣味可能不一样哟!
各色帮派片里,类似桥段所在多有:刚发达时,遍体闪烁,前呼后拥;真发达了的大佬,上街可以低调得像个普通老头。
最有钱的人,不用显摆奢侈品:大家知道他有钱了。
刚发达还未发达时,尤其需要装身显阔,以拉开阶层。
罪愆,英语所谓 transgression,是许多老牌奢侈品的必备元素,所以它们的造型定位起名,会无视四平八稳绿色健康的当代政确,而走极端不政确的姿态。
因为得有一种 “你们觉得过分的甚至是罪恶的,我们偏要公开舞”,以便显示 “你们和我们是不一样!”
譬如《欧也妮・葛朗台》里有个桥段:
质朴的女佣拿侬,看见阔少爷夏尔穿着绣金睡衣,都吓坏了:好少爷啊,这太奢侈了,要下地狱的呀!这个捐给教堂才对呢!
归根结底,是因为在阶层明显的社会里,不同阶层,道德标准也不一样。
普通人的政确,是被教导平淡中正,努力勤勉,安分守己。就如拿侬似的,看了绣金睡衣,便觉得奢侈罪过。搁刘姥姥,还会咂嘴念佛。
而许多自觉脱离了普通人阶层的,比如高调炫富人,便乐于以普通人的罪愆为自己的快乐。
毕竟他们拿来享受的,就是 “你觉得这绣金睡衣过于奢侈,我偏要穿着来睡觉”。